🍃 leafwind.tw

🍃 leafwind.tw

鸛老闆的韭菜盒

是估值的典範轉移,還是「來都來了」?

leafwind's avatar
leafwind
Aug 10, 2025
∙ Paid

如果注意到最近美股的估值,你可能會發現它正在經營一個典範轉移,也可能有人會說它是另一個泡沫的開始,但不管如何都無法否認,投資者的喜好正在經歷重大變化。

我們拿 PLTR 這支股票來看,如果你對它沒有概念,可以把它想成是 AI 概念的美國軍用國防概念股,從 2023 年初到現在,上漲了約 30 倍,同時期的 NVDA 不過才 10 倍。(當然兩者量體無法比較,只是要說明 PLTR 投資人某種程度比 NVDA 更瘋。)

若看 PLTR 它在傳統估值公式中的表現,這是一個徹底被高估的企業:

  • PLTR 的市現率(或稱股價現金流量比,P/FCF)約在百倍上下,顯示現金流產生遠遠不及股價反映,其他軟體股像是 Crowdstrike 或 Datadog 只有兩倍。

  • PLTR 的市銷率(P/S)約在 70 到 80 倍,而美國科技公司合理 P/S 常見在3至10倍之間;同理,PLTR 的市盈率(P/E)超過 500 倍,而一般美國科技股的市盈率約只有 30 到 40 倍。這兩個指標表示只看每股營收與盈利,是無法支持 PLTR 現有股價。

  • 另一個類似的指標是企業價值倍數(EV/EBITDA),PLTR 約 40 倍,也是遠高過其他美國科技股。

然而更多人看中它,並不是以上那些傳統估值方式,而是「40 法則(Rule of 40)」。

40 法則起源於美國創投界,是由知名創投人 Brad Feld 於 2015 年在其部落格和投資備忘錄中所提出,並普及到 SaaS 與雲端軟體產業,作為衡量高成長科技公司成長及獲利平衡性的指標。

年度營收成長率(%)+獲利率(%)≥ 40%

NVIDIA 則因其在AI晶片和資料中心業務的高速成長與高獲利率,Rule of 40 指標更是高達 163% 以上,成為科技股成長與獲利的典範。

而 Palantir 在 2025 年第二季公布的「Rule of 40」達到 94%,創下歷史高分,公司高管稱這是企業軟體公司中非常罕見且卓越的表現,使該指標在投資者和市場分析中獲得大量關注。

現在要投資美國科技股,都很難不去看 Rule of 40 指標的分數,這個方式儼然成為新一代估值焦點。

你可以發現一個很大的轉變,以往估值較重視目前股價是否「值得」,而 Rule of 40 則不管目前股價多高,只要成長與獲利持續衝高,就是買買買。

這乍看是華爾街的偏好轉移,但若探討背後心態,或許在這個…
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
Subscribe to 🍃 leafwind.tw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

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? Sign in
© 2025 🍃 leafwind
Privacy ∙ Terms ∙ Collection notice
Start your SubstackGet the app
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